工业气体供应稳,多行业生产有序推进
近期,我国工业气体市场供应保持稳定态势,为钢铁、化工、电子半导体、新能源等关键行业的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,多领域生产活动得以有序推进。
在钢铁行业,工业气体是强化冶炼过程的核心要素。以江苏某大型钢铁企业为例,其配套的空分装置持续稳定运行,日产高纯氧气超千吨,不仅满足自用需求,还通过区域管道向周边企业供应。氧气喷吹技术使炼钢时间缩短15%,燃料消耗降低8%,废气排放减少12%,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与环保水平。同时,氩气作为不锈钢冶炼的保护气,确保了高温环境下金属不被氧化,产品表面光洁度提升30%,一级品率提高至98%以上。
化工行业对工业气体的需求同样旺盛。在合成氨生产中,氢气与氮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氨,为化肥、炸药等产业提供基础原料。陕西延长石油50万吨煤基乙醇项目单月采购液氮1.5万吨,通过低温精馏技术制取的高纯氮气,使反应单耗下降8%,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。此外,二氧化碳在聚合物发泡、催化反应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,某化工企业利用回收的工业尾气提纯二氧化碳,年减排量相当于种植200万棵树,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。
电子半导体行业对工业气体的纯度要求极为严苛。在芯片制造过程中,氮气作为无氧环境保护气体,防止晶圆表面氧化,纯度需达到9N级(99.9999999%);氦气凭借低密度和高导热性,被用于光纤拉丝、硬盘驱动器填充等环节,确保产品稳定性。杭氧股份自主研发的40ft液氦罐打破国外垄断,电子级氦气纯度达6N,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92.87%,为长江存储、华为海思等企业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持。
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拉动了工业气体需求。在锂电池生产中,单GWh产能需消耗高纯氮气15万Nm³、氩气2万Nm³。随着全球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TWh,相关气体需求呈指数级增长。此外,氢能产业链的布局也为工业气体市场带来新机遇。液化空气集团在江苏建设的氢能综合利用项目,通过电解水制氢与工业尾气回收,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,绿氢成本降至1.5美元/kg,推动氢能产业链价值重构。
值得关注的是,本土企业在工业气体领域的竞争力持续提升。杭氧股份累计为各行业提供成套空分设备4000余套,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%,产量稳居全球第一;中船特气作为国内三氟化氮、六氟化钨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,产品直供中芯国际等头部半导体客户,打破国际垄断;金宏气体与京东方、三星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,覆盖显示面板、半导体全产业链,为新兴产业降本增效提供关键支撑。
业内专家表示,随着“双碳”目标的推进和新兴产业的崛起,工业气体行业正经历从“规模扩张”到“价值创造”的转型。未来,行业将聚焦特种气体国产化、氢能产业链布局、碳服务模式创新三大机遇,构建“技术+服务+生态”的核心竞争力,为全球工业化进程注入新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