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气体价格全线飙升:能源危机推高氮氧氩生产成本

受全球能源危机持续发酵影响,2025年二季度以来,氧气、氮气、氩气等基础工业气体价格出现显著上涨。截至8月初,国内液氧均价攀升至680元/吨,较年初上涨28%;液氮价格突破520元/吨,同比涨幅达22%;氩气价格更是一度触及1800元/吨高位,创近五年同期新高。

能源成本传导效应显著
本轮涨价潮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攀升。以氮气生产为例,空分装置作为氮气主要来源,其能耗占生产成本比重超60%。2025年上半年,国内天然气价格同比上涨35%,直接推高空分设备运行成本。某大型气体供应商透露,其华北基地因天然气价格上调,单吨液氮生产成本增加120元,被迫将出厂价上调15%以维持利润空间。

供需失衡加剧价格波动
需求端呈现结构性分化:传统冶金、化工行业因产能优化升级,氧气、氮气需求增速放缓至3%-5%;但新能源、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成为主要增长极。数据显示,2025年国内光伏硅片产能突破800GW,带动氩气需求量同比增长18%;半导体产业对高纯氮气需求量突破50万立方米/日,较2022年翻番。然而,供给端受能源约束影响,6月全国空分装置开工率降至72%,较去年同期下降8个百分点,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。

行业应对策略分化
面对成本压力,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链整合提升竞争力。盈德气体集团在内蒙古投建的全球最大空分集群(产能达40万Nm³/h),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将综合能耗降低18%;宝武气体则与光伏企业签订长期供气协议,通过"气体岛"模式实现氩气100%循环利用,单吨成本下降25%。中小气体厂商则被迫采取减产策略,华北地区已有12家中小空分企业于7月停产检修。

市场展望:短期波动或延续
业内专家分析,随着冬季供暖季临近,天然气价格预计维持高位震荡,工业气体成本支撑依然强劲。但需警惕需求端变化:若半导体行业产能调整持续,氩气价格或面临回调压力;而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,可能催生新的氧气增量需求。建议下游企业加强气体库存管理,并探索分布式供气等新型用气模式以降低成本风险。